“研”途学知识 “学”中促成长——省科担公司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主题研学拓展团建活动
发表时间:2024-11-21 09: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六次考察湖北,特别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湖北考察,体现了对湖北人民的深情牵挂和对湖北发展的关怀厚爱,在湖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这次来湖北,总书记提出了湖北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的四点要求,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抓手,是总书记对于抓好相关领域改革举措落实的进一步阐述和深入指导,更是为我们发展科技融资担保事业指方向、明思路、教方法、提要求,是我们工作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
省科担公司全体干部员工深受鼓舞,迅速掀起了学习总书记视察湖北讲话精神的热潮。为进一步深化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理解与领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近日,公司党支部、公司工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黄冈开展了一次富有深意的主题研学拓展团建活动。
探革命故地 受红色洗礼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初心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他还曾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背离了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位于黄冈市团风县杜皮乡的黄冈革命烈士陵园,秋叶微黄,满地披金,群山掩映中,英雄纪念碑巍峨耸立,这里集中记载了黄冈乃至鄂东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珍藏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展现了从1921年至1949年28年间英雄的黄冈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不屈不挠、波澜壮阔的光辉斗争历程,2015年黄冈革命烈士陵园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201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同期国家发改委等十四部委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7年由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3A国家级旅游景区,2024年被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为“湖北省社科普及基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方毅、刘西尧、张体学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1979年,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分别为烈士纪念碑题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为建立鄂东革命根据地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名垂千古”碑文,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为“黄冈革命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王任重、方毅、林佳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陵园视察指导工作,亦分别为陵园和著名烈士题词颂赞。
走进纪念馆内,一段段翔实的文字记录着那段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光辉岁月;一件件文物,诉说着那段金戈铁马、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湖北省原省长张体学同志生前最后一次视察这里时深情地说:“这里的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支持革命直到胜利,我的许多战友长眠在这里,我要看到这里的人民富裕,革命后代茁壮成长。”讲解员深情讲述了从大革命时期的风起云涌,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波澜壮阔,黄冈的革命人民始终坚定信念,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的深刻内涵。
全体干部职工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大家的心灵,激励着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全心全意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事业中去。
览文化遗产 读黄冈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前往了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他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有人说,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博物馆。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黄冈博物馆,运用多面梯形切角设计,交错的体块仿佛是太极图旋转,寓意着阴阳转换与黄冈历史文武兼备的特质,红色与“回”形图案更是增添了几分民族色彩,彰显出黄冈作为红色革命圣地的地位。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盘旋在楼体中间的巨幅卷轴画,它名为《千年黄州》,画中描绘了从远古到近代的代表人物及事件,将黄冈的古今变迁尽收眼底。该馆共有馆藏文物41254件,包括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书画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珍品,都诉说着它们所处时代的故事。其中,三大“镇馆之宝”许公买青铜簠、东汉三翼龙座九连铜灯、嘉靖官窑黄釉隐纹罐更是兼具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等重要价值,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座汇聚了黄冈地区千百年文明精华历史与文化的宝库,黄冈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文化的殿堂,更是一个让人感受历史触摸历史的地方,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黄冈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馆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文物,静静诉说着黄冈这片土地上的悠悠岁月和璀璨文明。从古代的陶瓷、玉器,到近代的书画、照片,每一件展品都如同一块珍贵的时光碎片,共同拼凑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这些展品不仅生动展示了黄冈地区的历史变迁,更深刻反映了黄冈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在讲解员生动的解说下,大家被深深吸引,通过近距离接触这些文物,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黄冈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大家对黄冈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激励着大家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诵赤壁怀古 品苏子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与著作中常引经据典,引用最多的则是苏轼,人民网曾以“常提儒家名言、苏轼名句最多”来概括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情况。
东坡赤壁,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文学家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游赤壁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因此得名。纪念建筑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告别黄州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苏轼在黄州生活期间,持躬耕作,扁舟草屐,放浪山水间,与渔杂处。他心胸豁达,与人民建立了深厚情感。在四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诗歌约220首、词66篇、赋3篇、文约169篇,还有书信288封等大量文学作品。这段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的辉煌时期。
黄州遗爱湖,占地面积5.03平方公里,水面2.94平方公里,环湖岸线29公里。历时12年建设遗爱十二景,饱含黄州人民对苏东坡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的千古景仰。其中,遗爱清风以《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遗爱亭记》是苏东坡为纪念徐君猷任黄州知府而作的“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临皋春晓源自“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东坡问稼再现当年苏东坡日以困匮、躬耕东坡、以苦为乐的情景以及《东坡八首》的意境。一蓑烟雨源自《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其人生和艺术历程的概括和总结。琴岛望月源自“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祈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红梅傲雪源自“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幽兰芳径源自《浣溪沙》中“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的意境。江柳摇村源自“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大洲竹影源自“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和《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佳句。水韵荷香源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霜叶松风源自“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的诗句。平湖归雁源自《西江月》中有“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调笑令》中“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
苏东坡,这位千古文豪,以其清廉的品格,树立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典范。他笔下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不仅是自然之美的描绘,更是心灵纯净、不染尘埃的象征,提醒着后人,唯有保持清廉本色,方能如明月般照亮人心,赢得世人的敬仰。苏东坡的一生,是“责任担当”的生动写照。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以国家兴亡、百姓疾苦为己任,用笔墨抒怀,以行动践行。他的诗词,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他对社会责任深刻理解的体现。面对人生的风雨坎坷,苏轼更是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不仅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淡然处之,更是一种哲学的高度,教导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像那穿行在烟雨中的蓑衣翁,无论外界如何变幻,都能泰然自若,笑对人生。
《遇见东坡》沉浸式话剧以真人实景演艺的方式创新文化传承。通过融入当下主流“穿越”热潮元素,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互动融合,通过沉浸式空间体验,带领观众跨时空“旅行”至宋朝,感受东坡文化精髓,让东坡文化真正“活”起来。
大家通过游赤壁、赏遗爱湖十二景,品《遇见东坡》话剧等方式来感受东坡遗爱润黄州的“东坡文化”。“东坡文化”激励着广大干部员工,不仅追求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能力提升,更要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即使前路漫漫,风雨兼程,也要怀揣“江上清风明月”的清廉之心,秉持“责任担当”的使命感,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书写科担事业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观牛车河变 享生态之美
在湖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
作为湖北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样板,近年来,牛车河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系统治理和科学规划,流域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提升,生态环境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集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区。昔日“脏乱差穷”的牛车河流域,蝶变为“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可持续”的网红打卡点,为全国集欠发达老区、边远山区、脱贫库区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探索出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牛车河模式”。三年来,牛车河流域实现了治理一条河,串起一片景,带动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逐步将牛车河建设成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缔造示范区、小流域治理示范区。
大家看美景、听讲解,对于大多数来自城市的青年员工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积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公司业务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拓展+团建 凝战斗之力
在风光秀丽的牛车河畔,公司工会在这里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既有考验团队协作能力的接力比赛,也有激发创造力的团队拼图挑战。在紧张又有趣的比赛中,大家相互鼓励,共同进退,进一步增进了干部职工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提升了团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牛车河畔被一片温馨的氛围所包围。一场精心筹备的篝火晚会如约而至,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热闹与欢乐。伴随欢快的音乐响起,大家围绕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手拉手,围成圈,脚步轻盈,舞姿翩翩。在篝火旁,团队成员分享着白天的趣事与感悟,歌声、笑声交织成一首动人的乐章。
月上湖中,在晚会尾声,一份特别的惊喜悄然而至——集体生日。在璀璨的月光与篝火的双重照耀下,团队共同开展了一场生日庆典。这一刻,篝火的温暖与生日的喜悦相互交融,让整个晚会达到了高潮,也让每一位参与者深刻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与关怀,感受到了团队如同家一般的温馨与力量。
大家纷纷表示,在黄冈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勃勃生机的土地上开展的这次研学和拓展团建活动,意义深远,深受启发,倍感振奋。这是一次对革命历史的深刻追寻,一次对文化瑰宝的亲身触摸,一次对东坡情怀的真切体悟,一次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把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之感,转化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提高政治性、纯洁性和战斗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科技融资担保的事业中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聚焦中心大局,积极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声明:此篇为集团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www.hbskjdb.com/dangjian/show-595.html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致敬她力量!